Close Mobile Navigation

卵巢癌

卵巢癌組織型態分類

簡介

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生殖器官癌症之一.好發於停經後婦女1,是女性癌症的主要死因之一2,近年來死亡率則有下降趨勢3。卵巢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確診時多半已疾病晚期1,且卵巢癌預後差,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17%3。因此,了解卵巢癌成因、辨別風險因子與高風險族群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1. 解剖構造與分類
    卵巢位於骨盆中,在子宮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,外型及大小與杏仁相似,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,負責產生卵子與製造女性荷爾蒙(包含雌激素與黃體素)1,2。當卵巢裡的細胞出現病變時,卵巢癌便發生了。根據細胞型態,卵巢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2
    • 上皮性腫瘤:由卵巢上皮細胞病變而來,約有85%-90%的惡性卵巢癌屬於此類2
    • 生殖細胞腫瘤:病變發生在產生卵子的細胞,佔所有卵巢癌比例不到2%,患者以年輕女性為主2
    • 卵巢間質細胞瘤:由生成女性荷爾蒙的間質細胞不正常增生所致,較常發生在年紀超過50歲的女性身上,在所有卵巢癌個案中佔比不到1%2
  1. 流行病學
    2020年全球約有31萬人診斷患有卵巢癌,因卵巢癌死亡的則有20萬人4,是當年第三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癌症3。台灣110年的數據顯示,卵巢、輸卵管及寬韌帶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排名皆為第7名,當年初次診斷卵巢、輸卵管及寬韌帶惡性腫瘤癌約有1,800人,另有近700名患者死亡5
  2. 危險因子
    年齡與基因是重要的風險因子。卵巢癌發生的風險會隨年紀增長而上升,有一半以上的病人確診時年紀已超過60歲2,而帶有某些特定遺傳基因(如BRCA1/BRCA2、STK11等基因突變)、家族史(如直系血親有卵巢癌或其他癌症,如乳癌、大腸癌等病史)或有遺傳性癌症症候群的女性,其罹患卵巢癌的風險也較高2,3。據統計,有高達25%的卵巢癌與遺傳的基因變異有關2。然而,近年來也發現卵巢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這可能與肥胖、代謝症候群、未生育女性比例上升等因素有關3。其餘風險因子還有吸菸、荷爾蒙治療等2
卵巢癌風險因子
  1. 臨床表現
    早期卵巢癌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,疾病惡化後,患者可能出現腹部脹氣、骨盆或腹部疼痛、排尿問題(如頻尿或尿急),以及性交疼痛、體重減輕、便秘等2。這些症狀也可能由其他疾病所引起,若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,請儘速尋求醫師的協助。

診斷與分期

當有可疑症狀或骨盆腔檢查結果異常時,醫師首先會先了解個人病史與家族史,並安排血液檢查(如腫瘤標記CA-125等)確認有無異常2,6。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、電腦斷層(CT)、磁振造影(MRI)、正子造影(PET)等可以確認腫瘤大小與擴散程度2,6,組織切片檢查與基因檢測也可了解腫瘤的組織特性,特別是罹患上皮性腫瘤的病人,需確認是否帶有BRCA1/BRCA2突變基因2,6,以利後續治療的安排。卵巢癌是根據病人的腫瘤大小、淋巴結受影響程度以及腫瘤遠端轉移情形等指標為做疾病分期,詳細分期如下所示6

卵巢癌分期

治療原則

卵巢癌的治療選擇包括手術和藥物治療(含化學治療、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)2,6

  1. 手術
    手術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,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疾病分期來決定切除範圍2,常見術式有子宮切除術 (Hysterectomy) 與雙側輸卵管及卵巢切除術 (Bilateral salpingo-oophorectomy, BSO),有時也會合併腹網膜切除 (Omentectomy) 2,6。有些病人腫瘤太大且難以切除時,會先接受前導性治療使腫瘤縮小,再行減積手術 (Debulking) 來移除腫瘤2,6
  2. 藥物治療
    • 化學治療:除手術外,化學治療也是卵巢癌的治療主力。鉑金類藥物 (platinum) 是治療卵巢癌的主要藥物2,6,可在手術前給予使腫瘤縮小(稱為前導性治療),或是術後給予以降低復發風險(稱為輔助性治療)6,通常是靜脈注射給予2。此外,化學治療也可經由腹腔內 (Intraperitoneal, IP) 給予,是經導管將藥物注射到腹腔內,讓藥物可以直接作用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上,常用在接受減積手術後的晚期病人2。常見副作用有噁心、嘔吐、掉髮及白血球低下等2
    • 標靶治療:標靶藥物能阻斷癌細胞內特定訊息或作用於癌細胞表面,抑制腫瘤生長。常用於卵巢癌治療的藥物種類有血管新生抑制劑與PARP抑制劑2,6
      • 血管新生抑制劑:常與化療合用,作為病人手術後輔助性治療,或是疾病復發的治療2,6。常見副作用有頭痛、高血壓及口腔潰瘍等2
      • PARP抑制劑:可單用或與血管新生抑制劑併用,作為卵巢癌病人在接受化療後的維持治療6。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、腹瀉、疲勞及味覺改變等2
    • 免疫治療:這一類藥物可幫助體內免疫系統辨識與殺死癌細胞,是帶有高度的微小衛星體不穩定性 (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- high, MSI-H) 或核酸錯誤配對的修復 (mismatch repair, MMR) 的復發卵巢癌治療用藥之一2,6。常見副作用有疲倦、皮疹及噁心2

衛教文章僅供衛教目的使用,並非且無法取代專業醫療照顧,若有任何相關疑問,請洽詢醫護相關人員。

參考資料

  1.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. Ovarian, Fallopian Tube, and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s Prevention (PDQ®)– Patient Version.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cancer.gov/types/ovarian/patient/ovarian-prevention-pdq (Accessed Sep.16. 2024)
  2. American Cancer Society. Ovarian Cancer.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cancer.org/cancer/types/ovarian-cancer.html (Accessed Sep.16. 2024)
  3. Huang J, et al. Worldwide Burden, Risk Factors, and Temporal Trends of Ovarian Cancer: A Global Study. Cancers (Basel). 2022;14(9):2230.
  4. Sung H, et al.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: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. CA Cancer J Clin. 2021 May;71(3):209-249.
  5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。110年癌症登記報告。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hpa.gov.tw/File/Attach/17639/File_23506.pdf (Accessed Sep. 16. 2024)
  6.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(NCCN Guidelines®) Ovarian Cancer Including Fallopian Tube Cancer and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. Version 3.2024 — July 15, 2024

TW-VAR-00001 Nov/2024

相關文章

抗癌有辦法,生育計畫也有方

抗癌有辦法,生育計畫也有方

癌症治療如何影響懷孕?

舒緩癌痛 – 你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

舒緩癌痛

你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

病友支持組織 – 一群人走得遠

病友支持組織

一群人走得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