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癌篩檢你做了嗎? – 小檢查助保障!

最後更新於 2/26/2025 | 5分鐘閱讀
大綱:
口腔癌的現況:你需要知道的事
口腔癌,簡單來說,就是發生在嘴巴中的癌症。雖然任何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得到這種疾病,但它最常見於 45 歲以上的男性1。
根據衛福部的統計,台灣 2021 年有約八千人被診斷出患有口腔癌,而且有約三千人因為這個疾病而死亡。口腔癌的死亡率在台灣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五,在男性癌症中甚至排到了第四2;此外,2023 年的統計顯示,台灣人的死亡年齡中位數是 77 歲,但口腔癌病人的死亡年齡中位數只有 62 歲,是個不能輕忽的健康威脅3。

口腔癌的危險因子:菸、酒、檳榔
口腔癌常見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,這些習慣都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。特別是,如果同時抽菸、喝酒又嚼檳榔,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123 倍4,所以如果你有以上情況,建議開始注意相關症狀,及早做出改變!

口腔癌的症狀:破、斑、硬、突、腫
口腔癌可能的症狀包括口腔內長時間無法癒合的破皮、不明原因的斑點或突起、口腔黏膜逐漸變硬或緊導致張嘴變得困難,甚至臉部或頸部有腫塊5。雖然以上症狀不代表一定是口腔癌,但如果出現這些情況,建議盡快去看耳鼻喉科或牙科醫師,做進一步檢查來確認問題4。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是降低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的關鍵5!

口腔癌篩檢:篩檢計畫分析顯示可降低約 26% 死亡率
根據一項全國性的篩檢計畫,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沒有進行篩檢者,定期做篩檢能有效降低吸菸和/或嚼檳榔者的死亡風險高達約 26%,也能減少約 21% 晚期口腔癌的發生率6。因為口腔癌早期通常沒什麼明顯症狀,很多人等到發現問題去看醫生時,往往已經是晚期了。事實上,台灣有超過一半(約 55%) 的病人在就醫時才發現自己得的是晚期口腔癌4。

因此,建議有相關症狀的人,可以定期到耳鼻喉科或牙科診所,讓醫師進行專業檢查,早點發現、早點治療,才能保護健康1。
目前政府提供高風險族群兩年一次的補助篩檢,包含以下對象1:
- 18 歲以上有嚼檳榔 (含已戒) 之原住民
- 30 歲以上有嚼檳榔 (含已戒) 或吸菸習慣之民眾
針對篩檢結果,醫師會根據檢查的情況,建議不同的追蹤時間;如果發現有異常,醫師可能會建議做進一步的診斷檢查或要求更密集的追蹤1。

獲得更多口腔癌篩檢資訊
若知道哪些醫療院所有進行相關的檢查或治療,可以透過全國健保特約醫療機構查詢網站,找到相關的醫院或診所。另外,也可以前往衛福部口腔健康司的網站, 搜尋「口腔癌確認診斷及治療醫院名單」。
除此之外,詢問當地的衛生局 (所) 或健康服務中心也可以,他們都可以提供更多資訊和協助,幫助民眾找到合適的醫療資源1。
衛教⽂章僅供衛教⽬的使⽤,並⾮且無法取代專業醫療照顧,若有任何相關疑問,請洽詢醫護相關⼈員。
參考資料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. 口腔癌防.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hpa.gov.tw/613/1118/n (Accessed on 2024/8/30).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. 110 年癌症登記報告.
- 統計處. 112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.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. 口腔癌篩檢不可少. Available at: https://health99.hpa.gov.tw/a18230 (Accessed on 2024/9/5).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. 口腔癌 早期檢查 揪出病變. Available at: https://health99.hpa.gov.tw/n18733 (Accessed on 2024/9/5).
- Chuang SL, et al. Cancer. 2017 May 1;123(9):1597-1609.
TW-OHN-00869 Dec/2024